西安市鄠邑区:党建领航拔穷根 富民强村谱新篇
发布于:2020-07-06 16:39   来源:陕西网   

“你看我们村子现在多好,两年前可不是这样,以前村支部没有威信,大家心里有怨言,现在村上有啥事,党支部带领大家一起上,贫困的帽子摘掉了,日子越来越好…….”蒋村镇城傅村一名贫困户乐呵呵地说道。

挖掉“贫血”根源,建强作战堡垒

组织强,一强百强;组织弱,事事难成。坚强的村级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鄠邑区委组织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出招、发力,一方面扎实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创新开展党员认领“责任田”,实施“包联共抓”组织力倍增工作法,制定《西安市鄠邑区美丽党建工作规范(试行)》,严格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固定党日”“四议两公开”“双述双评”、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落实,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先后创建省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党建”示范村5个,申报第三批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4个,80%以上的行政村已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村级党组织。村“两委”换届“回头看”中共清理不合格村干部109人,全区行政村“两委”负责人全部实现“一肩挑”,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在区上乡村振兴学院学习,我的思路拓宽了,眼界开阔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余下街道双庄村后备干部苏建兴告诉鄠邑区乡村振兴学院的老师们。

培育“造血”力量,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之后,鄠邑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学院在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和工作交流,邀请专家教授为学员上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真正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创业干事。

针对农村人才匮乏、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开展干部队伍强基固本工程,建立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库,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确保每个村保持2-3名村后备干部常数,努力实现村干部素质强、管理细、学历优、年龄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不竭动力。

人的因素解决之后,发展产业是“造血”的关键。各级帮扶部门及时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在各村推行“党支部+”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支持下,充分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草花种植、净菜加工、中蜂养殖、农副产品种植等产业模式,有效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

“原来我家的房子都是危房,没有钱修,帮扶干部帮扶后,给我家改了新房,还在村里建了产业园,吸纳我进去打工。”余下街道灵山寺村贫困户郑多念说到。

打造“活血”之源,谋求长远发展

蒋村镇柳泉口村在西安市委政法委的帮扶下,因地制宜探索出“龙头企业+村股份制合作社”和“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成立柳泉口村股份制合作社并与浙江某公司合作为村子安装容量为72.8KW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6万元。引进西安某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本村泉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打造总投资3000万元的纯天然、无公害果蔬种植、培育的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在园区打工的24户合作社村民和6户贫困户,除每年得到土地流转收益外,每天还有70-90元工资,贫困户每年还可得到1000元分红。2019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9577元,贫困发生率由12.8%下降到0.5%,全村正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各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余下街道灵山寺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党支部+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110亩帮扶产业园,种植“含香美人娇”葡萄,既发展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石井镇栗峪口村推行“党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大棚种植、体验农场产品直销、康养民宿等产业,打造亲子活动基地。将产业和亲子活动进行融合,构建研学旅游品牌,创新发展动能,打造长远收益。

目前,全区已先后涌现出余下街道灵山寺村、玉蝉街道西涝峪口村、胡家庄村,五竹街道真花硙村,蒋村镇柳泉口村,渭丰镇渭南村,景区管理局西河村、沙窝村等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示范带动作用凸显,初步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通讯员 焦少刚  文磊波)


责任编辑:邓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