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援湖北医疗队:“五度”聚焦 奏响迎春之歌

发布于:2020-03-26 15:08   来源:陕西网   

  2020年的1月,除了天气的冬寒之意,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也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霾。“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发出最强音。西安交大二附院闻令而动,先后派出三批共144人的医疗队支援武汉。

  自首批队员抵汉,到如今第二批和第三批医疗队依然在坚守,两个月来,二附院全体医疗队员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有温度的医学人文情怀、有硬度的科学救治方案、有精度的个体化护理、有力度的团队管理,聚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医患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穿越至暗寒夜,迎来决胜武汉的明媚春光。

  铁血担当  彰显站位高度

  驰援武汉的144人中,有干部和党员71人,团干团员和青年突击队88人,其余也均为各专业技术骨干,代表了全院教职员工的家国情怀和征战意志。

  当医院发出医疗队报名通知时,每一次都是微信群瞬间爆满,党员干部当先,团员青年冲锋,教职员工争先,近千人的名单呈现在决策领导面前。“我是党员,我先去!”“我熟悉呼吸机的使用和护理!”“我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操作CRRT机。”“我家里没有负担。”“作为医务人员,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打硬仗准备。”“听从内心的召唤。”请战的理由不同,信念只有一个:“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颗初心、一份担当,彰显着白衣卫士的高点站位和坚定信心。

  1月26日、2月2日、2月8日,是定会载入医院史册的日子,也是二附院人会永远铭记的日子。战士出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看望寄语,校长王树国壮行授旗,党委副书记宫辉、副校长颜虹握手送别,三批医疗队领队田长印、张正良、巩守平铿锵表态,队员科室领导同事深情相送,亲人相拥挥别,医疗队员背起行囊,逆行奔赴疫情最严峻的前线,用仁心大爱护佑生命之光。

  人文关怀  诠释医学温度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和翅膀。在隔离病区,新冠肺炎患者除了身体病痛,更多的是对疾病的恐惧和远离家人孤独。二附院医疗队员想方设法用心理支持方法、更用真情温暖和重建他们的信心。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10西病区,是二附院党委书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巩守平领队的130人援鄂国家医疗队。医疗队制定了“两群双轨分层四段全方位”医学人文关怀方案,对医者和患者两组人群,实施心理与康健双轨支持,对危重型、重型、重型转轻型患者分层管理,按照入院24小时内的基线心理、入院后3天的稳定心理、住院中的阶段心理、出院前1天的康复心理四阶段对患者全程实施精准人文关怀,对医疗队员因长时间、高强度、高风险工作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全方位跟进呵护,有效地舒缓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最初,护士高炀用广播为患者打气:“我是来自西安交大二附院的护士,我们医疗队里的医生都是专家,护士都是全院的精英。我们会把最好的治疗方案、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献给大家”。随后,医疗队为患者过生日;护理部主任、陕西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惠云教患者做呼吸操,和患者拉家常,嘘寒问暖;护士长龙俊宏用手势和聋哑患者沟通,被称为“最美舞姿”。再后来,队员们除了在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还画上喜欢的画,写上自己想对患者、家人、朋友说的话,把雪白的防护服变成了艺术品,让患者不再惧怕,也让进入隔离病区的护士抛开恐惧,增强了勇气和信心。有一天,他们选了“陕鄂一家亲”作为绘画主题,将黄鹤楼、城墙、兵马俑、两院院徽都搬上了防护服,传递陕鄂两地情。队员们的真情感动着患者,有位患者要和护士古茹合影,她说:“我要加油,我要出院,这样你们才能早点回家。”

  在武汉九院,首批医疗队10人在重症患者救治病区。护士长邵娜护理的一位患者想喝水,邵娜走到床前倒了一杯水,有点烫,她就把水倒在杯盖上一点一点看着患者喝下去,像这样的一次鼓励,一个微笑,就带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西院,是第二批医疗队员的抗疫阵地,患者们看到护士跑破的鞋套、听到护士忙碌中的喘息,心疼的说“哎呀,你们太辛苦了,坐下歇歇吧!”让队员们觉得真情的付出得到了最深情的回报。

  科学救治  展示技术硬度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医疗队在国家诊疗方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患者基础病和临床表现综合施治,推出治疗上的多个“交二方案”,展示了国家队的综合实力。

  2月8日抵汉当晚,领队巩守平就组织医疗队对大剂量维C用于新冠治疗进行讨论。二附院前辈王世臣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首创应用大剂量维C抢救急性克山病心源性休克患者,将死亡率从95%降低至5%,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队员们对这段院史记忆深刻。专家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致死原因多有急性炎症反应所致的心肺功能衰竭,既往研究亦表明大剂量维C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急危重症中具有良好效果。于是医疗队从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讨论了大剂量维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参考欧洲重症营养指南(ESPEN),拟定了“早期—足量—短程—联合”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新冠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这一经验在国家卫健委组织23支国家医疗队参加的救治沟通会上进行了交流,被称为“交二方案”。

  医疗队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医院大本营中医专家团队优势制作了1500余份中药穴位贴发往武汉。医疗队采用“正气贴”“化浊贴”“耳穴埋豆”等中医贴敷疗法,治疗中已用于新冠肺炎患者35人次,用于医护人员80人次,在提升免疫力,改善心理焦虑、失眠、腹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例确诊新冠患者的颅脑手术,是一场硬实力考验。2月26日下午,一位73岁的新冠患者因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大量血肿,脑受压明显,脑疝形成,命悬一线。领队巩守平教授阅片后当即决定“立即准备手术!”一番备战,巩守平主刀,团队协作,手术切开、止血、分离、钻孔、放置引流管,依次完成左、右双侧手术……时间一分一秒,术者汗水淋漓,呼吸急促,气氛紧张而有条不紊,患者获救。45分钟的手术并非最难之事,风险在于患者是危重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首当其冲;三级防护下的视野、手感、灵敏度受到影响,手术操作失准的压力和挑战也考验着医生的抉择,二附院的医者选择了不畏风险、分秒必争,开创了首例新冠确诊患者颅脑手术救治的成功,患者于3月12日康复出院。

  同样在前线,吴媛副主任医师、吕治安副主任医师为多位重症新冠患者实施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史红阳副主任医师为重危患者行心肺复苏;张正良副主任医师作为病区主任制定了“一体化两岗位三线制四定床五补充”的诊疗救治管理体系;和平副主任医师多次为其他病区病人会诊,碰到多学科问题时,她会和后方专家视频会诊,及时解决复杂问题。三支医疗队和医院后方大团队凝聚合力,为患者救治提供了“交二方案”技术硬核。

  差异诊疗  聚焦施策精度

  截止3月4日,新冠肺炎国家诊疗方案已出第七版,这说明救治的复杂性和对新型病毒的探索过程,同时也表明科学防治和精准施策在深化推进。医疗队始终在科学原则下,针对不同病人的个体化病情表现,及时采取精准的救治措施。

  在救治重症新冠患者过程中,医疗队专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为主的细胞因子风暴(CRS)是病情转危致死的重要原因,早期甄别、关口前移、扼住要害至关重要。78岁的男性患者余某,在确诊重型新冠肺炎后经救治已趋平缓,2月28日突然再次呼吸困难,复查IL-6水平高于正常值近100倍。马肖容主任团队准确判断系二次CRS复发,极可能短时间内恶化死亡。治疗组快速实施托珠单抗、大剂量丙球联合CRRT三联方案遏制细胞因子风暴,救治成功。医疗队总结“三联三快速”方案的核心在于提早识别、精准判断、精准施策,当时国内未见报道,属全国新冠肺炎创新领先治疗。3月4日,这一疗法在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得以体现,托珠单抗列入“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治疗用药。

  尽管整个病区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但个体情况不同,有待产孕妇,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肠梗阻患者,有股骨颈骨折的卧床老人,有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有肾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颅脑硬膜下血肿患者等,医护组要给予每个病人针对性的方案。

  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是新冠肺炎治疗护理的关键环节。普通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调整呼吸机模式与参数,都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精准施策,既要及时解决患者的缺氧难题,又要防范气道管理操作引起的交叉感染。2月17日晚,一位85岁高龄的女患者,躁动谵妄,完全不能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吸氧,氧分压降至50mmHg,组织严重缺氧,生命危在旦夕。要从死神手中抢人!医疗专家小组紧急商讨,果断决定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高级支持治疗。吕建瑞主任全程“C”位操作气管插管,巩守平辅助,王岗副主任调节呼吸机参数,于晓倩,吴莉娜、张丽、李艳、朱一斌等采血、扎留置针,团队配合默契,在缺乏可视喉镜及镇静、肌松药物的情况下,选择直面患者口鼻,凭借着对操作技术的精准把控,应用传统喉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2月19日晚,医疗队和大后方专家团队联手,为该患者会诊优化了诊疗方案。吕建瑞主任制定的二附院《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流程及应急预案》,让更多患者得以及时救治,同时保障了医务人员安全。该应急预案被其他医疗队推广使用,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交二智慧”。

  士气高昂  折射管理力度

  “精神抖擞、同心同力、科学防治、战疫必胜”是医疗队的口号,这样的战斗力来自严明又人本的管理。在队长和队员的“抗疫日记”中,严管厚爱、凝心聚力是关键词。

  严管是科学防控的保障。医疗队有临时党支部和临时队务办公室,人员分医疗组、护理与感控组、管理组、宣传组。医疗组实行“三线两层两轨”管理模式,即一二三线查房,日常医疗组和疑难危重症组两层诊疗团队,6小时和24小时两轨值班制,确保医疗安全和科学施治;护理组按照“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三级模式,四个组分别由当班带组护士长责任制管理。在备战会上,队长强调强了六项纪律,强调“我们在一条船上,除了要管理好自己,更要学会同心划桨,让这条船安全、稳定、顺利到达目标。”在严格的防护培训中,队长说“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添乱的,抗疫必须从我做起。”队员们牢记“两地(医院病区和生活驻地)、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默念(进门后、出门前、起床后默念防护)”要求,做到了科学防治和零感染。

  厚爱是战地情谊的本色。以情关心,医疗队护士史晨毅请战报名时,带他从小长大的外公躺在医院重症室抢救,第二天就去世了,但他没对任何人讲,2月8日出征。队长得知后,带领全体管理组干部来到小史房间关切地慰问,多名队友捐款对逝去的老人表达哀悼。队员毕晓菊、朱疆艳生日时,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杨惠云主任鼓励她们在“疫”线弘扬南丁格尔精神;队员们从自己的份额内“捧”出消毒液、防护口罩、护手霜、方便面等表达心愿;队长巩守平用“晓菊清香,品涵致远。大爱无疆,艳耀中华!”深情祝福;在这样特殊环境中听着全体队员齐唱生日快乐歌,两位队员倍感暖心。以行爱护,医疗队抵汉工作9天时,队长给队员们写信问候;没有特殊事情他几乎每天早上都会站在一楼大厅送去医院上班的同事,像一位年长的大哥,屈莉护士长在微信上说:“队长一早送早班队员出征,各种叮嘱!”。在为新冠患者气管插管时,配合中打气囊、安装固定器这些操作在病房一般由护士在旁协助,巩守平却说:“你们离远一点,我来!当心有气溶胶。”看见这一幕的同济医院同仁感叹地说,“你们离远一点!你们的医生说得好,做得更好!”

  凝心是以党的旗帜引领思想方向。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坚持抗疫工作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联系周总理对外宾讲的“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和红旗渠精神,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激励党员和队员在抗疫中弘扬西迁精神、抗战迁陕精神和卫生职业精神,使医疗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3月20日,医疗队32名预备党员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了入党宣誓。“我家没有党员,我光荣入党给全家人树立了榜样。”“我八十多岁的爷爷鼓励我到武汉抗疫,今天能成为预备党员,我非常自豪!”“我要努力工作,不忘入党誓言!”“在这里很多党员冲在前面,总是考虑着我们的安全,让我非常感动。”“选择抗疫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面对困难,组织号召党员先上,今天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以后我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先上!”这些“疫”线入党的同志,难拟激动之情。

  聚力是让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汇成合力。在医疗队,领导干部带头、专家骨干抢先、党员青年冲锋成为团队聚合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队长巩守平和中层干部杨惠云、王岗、吕建瑞、马肖容、高登峰等,与一线医生一起走进隔离病房参与交班查房、决策救治、病患抢救。王岗、郭永红、张德信等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科专家及各医疗组长适时召开会议梳理解决救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护士长王利、王蓉、杨慧、屈莉、龙俊红等带头,各护理小组学指南、学规范、学操作,联动互助。90后医护王月、张敏、韩青青、李雪、赵珊、魏玲云等毫不示弱地冲在前面;来自重症医学科和各学科ICU室、精通各种治疗仪器、应急能力过硬的9人“男护士工作组”,勇挑重担,被誉为抗疫一线的“男丁格尔”团,这些热血青年,用担当书写着奉献的青春故事。每一位队员,不论职务大小、不管职称高低,都一头扎根在临床一线,守护着病人的健康。患者们感动地说“谢谢西安交大二附院的专家们,你们来了,我们就安心了!”

  陕鄂同华夏,医患共风雨,全国一盘棋,旗帜心中扬。两个月以来,医疗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让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的信念、精神和灵魂决胜武汉,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才是制胜的法宝,他们做到了。

  目前,第一批医疗队10人于3月20日胜利凯旋,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员134人决心“坚守到底!守好最后一班岗!”

  春已至,山河绿,万木葱茏。他们看见,武汉的春天,正在绽放。

  供稿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责任编辑:高晴